「新古典:當代香港水墨」—首部曲

「新古典:當代香港水墨」—首部曲

 

文 | 大觀藝術空間

 

我們接觸香港始終離不開港式奶茶、港式茶餐廳這些道地的文化標記。今天看來,不只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飲食;19世紀迄今,香港基於地緣及政治位置,一直處於中西夾縫,企圖在宗主易轉世局紛亂中游刃東西自求多福。這種不安亦孕育了香港人的拼搏及機靈血脈,在不少領域令人曯目,而香港的水墨藝術,亦在彈丸之地屢放異彩。

 

在繼承華南嶺南派的求變精神的基礎上,香港一向是水墨改革的重鎮。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台灣及香港均進行水墨藝術的改革,引入大量西方藝術及設計的技巧和意念,甚至掀起放棄傳統筆墨的革命,發起新水墨運動,造就了一批出色的現代水墨藝術家。台灣及香港分別在劉國松及呂壽琨的推動下催生了新的水墨形式,兩地互相影響參照,在各自的軌跡中演化,至八、九十年代新水墨形成了亞洲藝術一個重要板塊。

 

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仍是中西文化交匯頻繁的所在,香港的水墨藝術亦不斷在融通傳統與當代,並攝取東西養份的過程中演變。譬如千禧年後的香港水墨,在本土文化思潮及商業因素推動下發展出具本地特色的當代水墨。當代藝術注重概念及創新,新一代水墨藝術家大量採納各種媒介、科技及生活素材,令水墨藝術的可能性無限伸延,而香港水墨亦逐漸脫離蘊含儒、道、釋精神的文人格調,滲入了更貼近城市生活及現代社會的元素,構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受學院訓練的年輕藝術家既具備厚實的傳統水墨技巧,亦講求觀念的表達,同時也受著動漫及網絡文化薰陶,創作了不少受收藏家歡迎的特色作品。

 

大觀藝術空間今夏選擇在香港管治權移交中共廿周年的特殊時刻,邀請香港資深策展人梁兆基為台灣觀眾呈獻「新古典:當代港式水墨」展覽,再為台港締建別開生面的文化接觸。梁兆基為香港活躍及具創見策展人,曾策劃的各類藝術展覽近80個,並開拓多個對香港藝術界具深遠影響的藝術項目,其中包括在08年推出香港首個雕塑雙年展,05年開始亦每年籌辦《出爐藝術畢業生聯展》,多年來為培育藝術新秀付出心力。在水墨藝術方面,策展人亦致力推動當代水墨的改革及創新,籌辦了多個具前膽性的展覽,例如這兩年在「水墨藝博」的《水墨+》項目,就旨在推廣實驗性及結合新媒體的水墨藝術。而就在七月香港回歸廿年之際,他亦策劃了一個「後97香港水墨」展覽去疏理香港水墨改革的脈絡。

 

策展人以「港式水墨」形容當下一代的創作正因為其中包含融通中西的視野、靈活機智的小聰明、本土文化的內涵、結合傳統細膩與當代創意等香港特色。展覽取名《新古典︰當代港式水墨》希望聚焦學院派新一代以當代觀念重新演繹古典的新趨向,並展出九位藝術家包括陳鈞樂、卓家慧、蔡德怡、許開嬌、管偉邦、甘志強、劉清華、梁嘉賢及張小黎的作品。

 

其中陳鈞樂及梁嘉賢的工筆人物便蘊含漫畫色彩,而蔡德怡的青綠山水如展出的「佐敦系列」就內藏香港地區景致像。挪用另類物料的包括許開嬌在平常低廉用品繪上青花紋樣使之轉化成名貴藝術品,劉清華更把水墨運用於新媒體,手描了一千張水墨飛蛾創造滿帶詩意的動畫。這些特色作品八月現身此岸與您對話,期待大觀一隅的小小櫥窗,即將觸動今秋的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