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 月 時間的餘韻—卓家慧台灣首個展
卓家慧-與古對話的精靈
林素幸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卓家慧是來自香港的年輕藝術家,她於2012年自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獲得一級榮譽文學士學位,主修藝術;2017年於同校的碩士班畢業,主修工筆創作。其曾先後於北京畫院、浙江大學藝術系、台北關渡美術館和韓國首爾等地進修與交流,作品曾於多個重要的聯展與藝術博覽會中展出,如入圍「全球水墨畫大展」(香港,2017)、參展「新古典-當代港式水墨」(台北大觀,2017)、「水墨藝博」(香港,2016)「天下.往來:當代水墨文獻展2001-2016」(廣州,2016)、「呂壽琨水墨傳奇四十年─新一代藝術家聯展」(香港,2015)、「而立─香港年輕藝術家作品展」(香港,2015)等。
從風格源流來看,卓家慧的工筆畫作品明顯受到宋代院體繪畫的影響,著重於細緻的描寫和設色,雅而不俗。但是,她並不是在描繪光影、空間等技巧上著意,而是關心氣氛的體現-一種經常在早期中國文學藝術中出現的,強烈地感覺到時光悠忽無常的本質。在作品〈時間的餘韻〉裡,畫家以三聯畫的形式,透過縝密的構圖、奇趣的樹幹、裝飾性的波濤,和映著月光飛翔的鳥群,刻畫出一種既詩意又夢幻意境。透過畫面,我們可以看到畫家如何敏銳地捕捉到了宇宙萬物間狀似親密卻又疏離的微妙關係。
在中國,人與自然之間不斷變化著的對話一直是畫家所關心的題目,而卓家慧則是不斷地透過畫筆與自然和古物(人)對話。卓家慧的工作室位處香港的荒僻鄉郊,透過和自然建立親合的關係,觀察山水與鳥語蟲鳴在四時四季與晝夜晨昏的變化,藝術家敏感而有技巧地捕捉到現實與心中理想的世界。〈偶然〉、〈遊心〉、〈因幡兔子仙境遊記〉和〈艾歷斯的樂園〉等幾件作品在構圖上比較受創作進行時瞬間的構想所定局,但畫面洋溢著生機,整體都展現出畫家在心理上遁入一種奇異的隱密世界。
〈艾歷斯的樂園〉畫裡狀似博山爐的爐身上面以青綠山水做多層峰巒形,有房屋、橋梁、走獸現於其間。道教的洞天福地與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青綠山水常常表現的就是道教傳說裡的洞天福地和蓬萊仙境。畫家在爐身上飾以類似錯金雲氣紋飾,底座以流行於西漢的鳥形燈舉首翹尾,展翅作勢欲飛;空中的日與月更是突顯神仙思想的體現。但卓家慧作品展現的意趣往往不是只在「古」,畫家以傳統的技巧演繹當代趣味,博山爐裡和岸邊回頭瞻望的靈犬們形象生動且富變化,牠們和畫裡筆直高聳的路燈一樣,把觀者從夢境裡拉回了現實。
卓家慧對「古」的鍾情不僅限於中國,她的〈因幡兔子仙境遊記〉是取材自日本《古事記》的神話故事。畫家除了重新組合古老的題材外,其不對稱與流暢曲線的裝飾風格靈活地運用在扇子設計中,更是成功地賦予了畫面一種新的理解和視覺創意。
除了宋代工筆繪畫、漢代藝術和日本大和繪的因子外,佛學的哲思在卓家慧的作品裡也一直佔有著重要的角色,〈塵境〉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該系列的作品靈感是來自《心經》中所提及的「六塵」:即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塵境・聲》畫面中動與靜的對比,及重視氛圍的寫實風格,在在展現出畫家深厚的宋畫底蘊。往下游去的金魚,像是從牢籠中脫逃而出重獲自由的小精靈,這天外飛來的一筆和灑脫的趣味,成功地把中國繪畫中逸品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畫家這種充滿靈動的逸趣與禪味也可見於〈安於當下〉和〈緣起〉。
卓家慧以古典的畫法結合現代的題材,自由吸納並重新解讀原有的題材和風格,筆筆都含著含蓄細膩的東方韻味。她的許多作品看來一片天真,其實背後隱藏著高度的複雜性和象徵意義,而且動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