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Art Tainan
浮世・化境 2022.3.11-3.13 作為當代藝術中極具標誌性特徵的關係美學,尤為著重展現創作主體與他者的交流互動與社會脈絡,除去強調對公共活動的關懷與公眾群體的連結外,更被標榜為未來發展趨勢。隨著科技昌盛的勃興,實體的時空收斂和虛擬的網路拓展讓異域得以憑藉各種載體緊密互動,不僅建構出迥然不同於過往世代的觀看方式,亦促使主體與他者間的感受與關係產生質變,形塑出嶄新的倫理認知和美學實踐方式。 此種美學的創作實踐,雖源於生活,然非單純僅是指涉現實世界的存有,而是經由對現存社會的經驗見證,探究彼此的感知和關係,同時將之昇華成脫逸於生命外的超越性存在。「浮世.化境」即是試圖藉藝術家對生靈、生命、生態、生存等中不同層面的刻畫,以自身的體悟感受與風格手法,將相關的社會關係提煉成另一種精神景象,從而讓「浮世」轉為「化境」,投射出人性中積極反思的面向。 人雖皆有自身的主體性,卻須臾不離與他者生靈的存在:羅展鵬透過宗教與歷史上如幽冥篝火般的單一指標形象開顯人性價值,胡順香或清晰或模糊的群眾圖像欲語還休著人際親疏關係。在人與典範、人與他者之外,尚有與不同種屬生命的互動:巫日文以特寫描繪家犬的方式追思相處情感,張欽賢勾勒極富動姿的一瞬剪影展現雙方互動之隱喻,卓家慧雕鑿出彷若童話般的意境寄予對人間時節的美好祝盼。而近來擴及宏觀哲學思考的植物生態,亦是亙古的象徵體系:楊柏林翻轉材質展現出對前景有著堅毅希冀的萌生幼苗,鄭丹珊如同絮語傾訴柔性情誼的連理與氣韻,顏群賦予如夢光暈渲染對花草繁盛滋長的謳歌。主體對於時空場域的不同感受,亦形成對於生存環境的相異思索:梁育瑄描摹靜謐光影詮釋出自身情緒的空間詩學,劉玹希重塑破土殘骸復返工業時代的過往榮光,志鎌猛捕捉原始自然景觀進而召喚對大地之母的回歸欲望。 大觀此次邀展共計十一位藝術家,皆於創作中富含對「生」之具象的形塑與探究,重新定錨主體對浮世中環境、他者的多元關係,亦以此同時見證新世代的圖像觀看、倫理實踐和美學化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