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020

文 / 大觀藝術空間 美國著名符號美學家蘇珊朗格(Susanne.k. Langer)曾指出所有的藝術皆為幻象,在其觀點中,包含繪畫、雕刻、建築等造型藝術,都試圖呈現虛幻空間,藉此和真實空間的差異下,達到脫離自然而有感性與形式和諧統一的純粹視像。相較於同屬造型藝術中的雕刻與建築,透過二維平面展現出三維立體的繪畫,毋寧更專注在表現空間,蘇珊朗格則稱之為「虛幻景象」。 由創作者所眼視心觀乃至繪畫創作後所表現的圖像,當中實際上經過好幾層不同空間所進行的轉化:從客體自然界的物理空間、肉眼所觸及的視覺空間、觀者感受到的心理空間以及描繪形象的繪畫空間,都經由藝術家反芻後才得以呈現異質空間的獨特風貌。 這亦是觀察梁育瑄繪畫創作中的切入點,其過往便獲得全國油畫比賽優選等殊榮獎項並就讀師大美術系博士班,筆下描繪空間的精湛技藝亦自不待言。尤為讓人感到興味之處,在於其不僅重構擬真的繪畫空間,同時作品中也帶有解形的相反屬性。 梁育瑄是次「解形的光影」個展,名稱來自於法國攝影師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所述名言「黑白攝影是解形的」。意旨在彩色視界轉化成黑白攝影時,即被進行選擇、調節與抽象化,這亦是梁育瑄攻讀碩士後持續探討至今的議題。 在延續此方式進行的創作中,梁育瑄構築空間的同時並抽離色彩,從而將空間敘事性以更為隱晦的方式呈現,讓觀者意欲探索其繪畫世界。另外,梁育瑄選用泡泡這種富有表現性的題材貫穿畫作,也成為其創作的顯著標誌。 追索藝術史的軌跡,運用泡泡作為元素所進行的名作繪製,可上溯至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1634年所繪製的《吹泡泡的邱比特》。時至今日,當代藝術家亦不乏透過泡泡般透明質感從而企圖表現精湛技藝的創作者。 相較之下,梁育瑄雖在藝壇中剛行起步,卻保有更為沉穩凝鍊的風格。當其他創作者把泡泡視為表現技術的題材時,梁育瑄反其道而行,不追求過多的刻意炫技,而是將泡泡視為成為另一空間載體的隱喻,藉此展現作品內容,而非徒然停留在形式。 有趣的是,同樣關注空間議題的法國哲學家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在其論著中將空間由填充物體的容器推衍至人類意識的居所,並深探家屋及其相關元素的意象。這種對於「空間詩學」的探討,似乎也潛藏在梁育瑄構築空間、以泡泡製造空間的創作圖像中。 在物理上最為易碎的泡泡,幾乎是轉瞬流光的凝結。對於梁育瑄而言,也藉此呈現對自我和環境等因素混雜後所產生的種種恍惚和不確定感,進而描繪出身處不同場景之下的個人情感意識。特別是在梁育瑄擅以俐落潔淨的黑白光影風格,佐以透明純淨不受玷汙且自成一體的泡泡,此內、外層次的隱喻將空間與創作者意識有機串聯起來,如同潛意識的夢境囈語,讓畫面更富具超現實的感覺。 此不僅來自於梁育瑄擅長製造夢境純淨氛圍的精巧技藝,另外,在以平面繪畫細覽凝結時間場景的觀覽角度,更顯夢境的特徵。在梁育瑄從將泡泡擬為行進中主體的《10 : 59 —》、《16 : 39 —》,或幾乎將空間描繪成引力失重的《05 : 13 —》、《23 : 52 —》、《04 : 27 —》,都可見超現實的風格。 除去泡泡的易碎特質是時間凝結的一種隱喻,若溯本追源,返歸藝術家創作意識來看,從梁育瑄皆以時間命名的用意,不難發現其作品與時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另一方面,梁育瑄作品彷彿充滿記憶的歷史黑白攝影,以蕭索甚或帶有孤寂的氛圍,召喚著觀者進入其繪畫世界。《17 : 31 —》中恍若人去樓空的景象,僅餘老式座椅的意象,幾乎逗弄著觀者的回憶與疑惑,進而開始試圖想要尋覓探索梁育瑄所創造的空間意象;《16 : 27 —》,則是其作品黑白用色較顯強烈的作品,透過陽光灑落般的反射刻痕,精鑿出如夢似幻的場景。 雖則梁育瑄透過灰階色彩構成作品,空間感也極為乾淨,但其卻同時藉由不同的巧思增加圖像中的豐富度。特別是以陽光般的剪影去勾勒出畫面之外的事物,如《13 : 01 —》便以對角線切割出光闇二面,並於光亮面的牆上又描繪如似遠方投射出的葉影,讓畫面更加生動。 本次意象最為豐滿的作品或許應推《10 : 59 —》,在這個應作為寢居的空間中,從泡泡般自我主體投射的意象,以及貼身衣物到門、窗等連接內外空間的元素,創作者很明顯已將自我生活場景投入於畫面。在密閉寢居的空間與衣物的交映下,此作品更顯得私密。實際上,梁育瑄亦曾明白揭示出此創作是在考慮移居狀態所暫住的「安靜、悵然並引人沈思的處所」,同時也是其畫「其中的記憶和當下情緒對環境作用出的情感投射」,可見其作品的空間與泡泡皆與其個人生活狀態密切相關。 從構築空間、描繪轉瞬即逝的泡泡到捕捉黑白色階下的光影,梁育瑄擅長透過刻畫靜止的凝結場景,捕捉光影與感性流返的動態之勢,以極度理性的科學方式構築出富有情緒記憶的畫面,從而將藝術家的具體生活與心靈世界交融為自身藝術創作的特殊視覺語彙,也形成個人創作中的空間詩學。 ...